楞严经修行网
标题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讲

来源:楞严经修行网作者:时间:2019-10-13 10:05:54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讲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讲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好,请看这六愿。第三十七愿——“皈依感动天人愿”。这一愿的表述是这样的: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就表达十方所有的世界了,是没有办法数清楚的诸佛刹土,这些刹土有无量无边的“诸天人民”——这都是指凡夫众了,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生起极大的恭敬心。这种恭敬、信仰心,用下面四句表达:“五体投地”,就是头手足五个部分接触地面的顶礼;“稽首作礼”,稽首代表这个顶礼还要稍停一段时间,这是最大的礼敬了;他闻到这个名号去顶礼,而且生起大欢喜,大喜遍涌身,衣毛为竖,热泪盈眶,那种至信——信心的表达——是那样的“欢喜”,生起好乐之心;这都是由于名号的功德,使这个善根发露了,就开始修六度——“菩萨行”。那这样的念佛之人,就能得到一切“诸天世人”的“致敬”——就是能恭敬这样的念佛人。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

我们来体会这一愿,这是法藏菩萨对一切念佛人给予了一种人格上极大的尊严。要知道在他方世界的国土里面,真正修道的人在一个净土,或者道德水准比较高的国土当中,修行能受到大众的这种恭敬。就好像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些超越、隐逸的人,能受到社会恭敬一样。但是到了末法时期五浊的情态越来越深重的时候——一切众生都把权势、财富作为他人生价值目标猛利追求的时代,那么这些精神的价值、道德的价值——修道,就会普遍地被社会边缘化,修道的人还反而被人瞧不起——他还会嘲笑。就好像我们这个时代,你信佛,他就觉得很奇怪:“哎!你是不是受到了大的打击了呀?你最近怎么样了?”好像你信佛学佛都是受到重大打击,很消极,很迷信。如果要出家,他就更不可思议了:“这个头脑有问题哦!”所以搞得很多学佛的人就不好意思,都不敢公开自己是学佛的——怕丢人。这就是感觉到:得不到尊重。

\

好,那这一点,法藏菩萨这一愿给我们很好的一种底气:我们不要怕宣布自己是学佛的、念佛的,你真正地去做到了“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你一定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阿弥陀佛这个愿,一定能够兑现的。我们最近这一期《净土》杂志,登了一个居士写的亲身经历的一个事情。就是他在高速公路出了车祸,那个车祸出得非常厉害,车滚了很长时间,整个车头、车尾全都稀烂,唯有中间那个地方没有挤压。最后他们三个人包括那个司机,都没有什么事,幸存下来。搞的很多围观的警察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一点伤都没有受?!一般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死亡的。”那个司机最后都很感谢这三个人,因为这三个人是佛教徒,一上车就开始念佛,特别是碰到这车祸,他们三个人都在念佛。那个司机非常感谢:“哎呀,这次我能够幸存这条命,幸好他们三个信佛的人在我车上!”所以你只要真修实干,有佛天的保佑。这次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也有很多这方面奇迹——学佛的行人幸存下来,这些我们能够提供出实证。大家就会恭敬这样的念佛行人。

所以我们不要怕被边缘化,就怕我们做的不如法。只要如法,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有绝对的信心,“欢喜信乐,修菩萨行”——你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能得到世人的恭敬,更能得到天人的恭敬。为什么呢?世间人的肉眼可能看不清楚,但是天人是看得很清楚的:你真正一个持戒念佛的净业行人,身上就能发出很好的光——身光。这个天人、天眼包括鬼神,都能够看得清楚。所以你的光很炽盛很明丽的话,他就自然地会对你恭敬。那一切不信佛、不修行的人,他心里是很暗淡的——甚至很有毒的;这种毒恶、险恶的气息出来,他的光肯定是黑的、灰暗的,带有戾气的。所以这些鬼神看到了,他就会瞧不起这样的人,会轻慢这样的人,或者是捉弄这样的人。所以一个念佛行人,一定得到天神的恭敬和保佑。

好,请看三十八愿。三十八愿是“妙服自然在身愿”,这个“妙服”就是指比丘披的袈裟。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中的天人,他们如果想要得到衣服,衣服就随着他的念头马上披到了他的身上。这种自在如意,就好像释迦牟尼佛在世有一善来比丘,宿世的善根深厚,他求出家不需要经过登坛受白四羯磨这样的一个仪轨:佛就说一句“善来比丘”,这一说,自然袈裟就披在他的身上,须发就自然脱落,钵就在他手上——一个很清静很如法的比丘形象。所以这些都是很不可思议的,自然而然这个袈裟就披在他身上。佛陀在世的时候,一些比丘他的宿世善根:有时候他从娘胎里一出来就披着袈裟的。“妙服自然在身”,用这个来比况极乐世界的天人,就像这个善来比丘,一说完,袈裟自然披在身上一样。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天人穿的衣服,不需要经过织布,不需要裁缝来做衣服,也不需要去染色,也不需要穿脏了去洗衣服:这些过程都没有。你看这个极乐天人,他的衣服都是七宝的:想要黄金的衣服,黄金的衣服披到身上;想要琉璃的衣服,琉璃的衣服披在身上……他那个衣服是七宝的,但又是非常柔软的,又有光和色的。你想要什么款式就什么款式:想要宽一点、窄一点、合体一点,它都随你的心愿有不同的款式出来。而且西方极乐世界穿的衣服不会脏。我们为什么穿衣服会脏呢?外面有很多的灰尘,我们里面又不干净,会流臭汗、污垢,所以隔几天不洗衣服就不行。那西方极乐世界,外面环境它没有垢染;里面他又是金刚那罗延身,不会流臭汗,没有八万四千尸虫。你说他的衣服哪里会脏呢?它不会脏。某种材质的衣服披在身上,隔段时间他想换一下——换一件其他珍宝的衣服、其他款式的衣服,他念头一动就会原来的衣服没有了,新的衣服又披在身上了。

好,那这就是我们一般的人讲资生用具。资生用具这里表达的是衣服,实际上是包含着他的饮食、他的房屋、他的卧具——都包含在里面的。所以不仅衣服应念而至,他的饮食也是应念即至。想要吃饭的时候,“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就现前。这时候意念上领略一下,感觉到身体的气力充盈了,感觉到“我用餐完毕了”,马上七宝钵器、百味饮食就自然没有了。这里也不需要去做菜,弄饭,也不需要去洗碗,擦桌子。你看多么自在,这就是心能转物:能量变质量、质量变能量的大自在的境界。好,那饮食是这样,宫殿也是这样。就是他居住的宫殿、舍宅,想要什么材质的宫殿,就现前。要黄金的宫殿、白银的宫殿、水晶殿,或者是几种珍宝合成的宫殿,或者是无量珍宝合成的宫殿,自然现前。想在地面就在地面——那么功夫深一点的,想到虚空就能升到虚空,想要这个宫殿大一点就大一点,想要小一点就小一点。宫殿、住宅旁边还有很多树,还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我们世间那些富豪的什么别墅,那跟极乐世界天人住的东西相比,都远远不及。

好,那这一愿给我提供什么呀?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高道德的一个刹土,因为那边没有生存的压力,想要什么有什么。现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为什么道德水平每况愈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做不到应念而至。我们得点粮食——非常辛苦地耕种;我们得点衣服——也非常辛苦地来织;搞点房子住,一辈子要为银行做房奴——要贷款:得到一点资生用具很难。随着人口的增多,生存资源的越来越匮乏,这种相互的竞争加剧,这种福报就越来越低。于是为了获得这些资生用具——因为这是众生的外命,他离开这些,自身生活不下去,所以他一定要不择手段地获得这些所谓的生存资源。那在这个情况下,他就不择手段了,就不讲情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成了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啦。你看世间人为了一点利益,那种相互斗争的格局真是看着非常的害怕,无非就是为了这些吃喝住行、饮食男女的东西嘛!但是他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当中,由于生存资源太难得到了,他又必须得到。

\

这里面竞争的残酷性就来得非常的激烈,于是你跟他讲道德,讲退让,那都是很难的。原来我在学校也讲过一些《论语》课,那学生就公然来质疑我。他说:“老师,你讲的这些倒不错,但是这是一个市场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都像孔子《论语》所讲的那个样,那我怎么活呢?那我不要跳楼吗?”他就认为:你这套东西在竞争的时代是不可用的。因为他又没有因果的观念,因为现在的教育它就是吃不得亏,就是要得到、发展,它没有谦让的概念——我们传统的国学有,现在很少有,所以这就是导致了我们道德水平日益低下的一个客观因素。那从中看到,要改变这个状况,在这个世界很难。西方极乐世界——法藏菩萨给我们施设的一个净土,就是让我们没有任何生存上的压力,于是人和人之间不在这个物质层面、享乐层面去竞争。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人都是在道业上相互欢喜,劝谏,帮助,这可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刹土吗?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修班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成语名称以终天年成语拼音yǐ zhōng tiān niá...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成语名称以紫为朱成语拼音yǐ zǐ wéi zhū成...

以胶投漆 以胶投漆

以胶投漆...

以聋辨声 以聋辨声

以聋辨声...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成语名称以能问于不能,...

最新文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原文[挑错/...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人自有恶人磨...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古诗原文[挑错/...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古诗原文[挑错/完...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之者众则危。...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