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楞严经修行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佛教传播与发展/ 文章正文

青藏高原文化史: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联系

导读:青藏高原文化史: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联系小编今天带大家畅游历史的海洋,探索过往的事件奥妙噢!佛教是由公元前5世纪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所创立。“佛”是梵文的音译,也称“佛陀”,意为“觉...
青藏高原文化史: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联系

小编今天带大家畅游历史的海洋,探索过往的事件奥妙噢!佛教是由公元前5世纪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所创立。“佛”是梵文的音译,也称“佛陀”,意为“觉者”。佛经说,凡是能“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者皆名为佛。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当地印度的婆罗门教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提倡人们断除一切世俗烦恼,正确对待人生的生、老、病、死之苦,求得自我觉悟,自我解脱。

弟子们称释迦牟尼为“导师”,将他的言论系统整理出来,以后被称为佛经。后世对最初阶段的佛教称为小乘佛教。公元1世纪,佛教中的一宗派不仅主张成为“觉者,而且主张要“普渡众生”,成为“大乘派”。大乘派的一部分派别,又同婆罗门教的教理、仪轨相互调合,产生了“大乘密宗”。公元前3世纪以后,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们被逐步神化起来,成了各种“佛”、“菩萨”和“罗汉”,由于当时印度阿育王的大力提倡,佛教就逐步在印度国内外广泛传播。

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和藏区的部分,是北传的“大乘佛教”;传入我国傣族地区的属于“小乘佛教”。传入内地的一支,以“宗”为主;传入青藏高原的一支,以“密宗”为主。佛教是随着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天竺僧人将佛教传入洛阳。初期,僧人们采取讲述善恶报应的故事,教化群众同时,又借助于占ト符咒、禳灾、祈福等仪轨和印度医术等形式,为人解惑治病,吸引了众多群众信奉。

西晋末,后赵时期,西域高僧佛图澄来洛阳传教,他善于咒术预言,得到后赵政权的支持。曾建佛寺893所,佛教大为盛行。大江南北各地的僧侣皆到洛阳学佛。东晋时,在丝绸之路的天水麦积山开凿了石窟,塑造了成百上千的佛像,一直延伸到清代,没有间断。东晋高僧法显从公元399年由长安到印度求经,历时13年,遍游天竺、锡兰、爪洼岛等三十余国回到南京设道场传法、翻译经、律、论六部,撰有《佛国记》,是我国最早到天竺取经的僧人北朝魏孝文帝统一北方,大力倡导佛教,开凿了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南朝各代,也是各地遍建佛寺。

隋唐时期,到西域取经的译经之风盛行。唐玄奘得到唐王赞助曾到天竺取经,返回长安后又大力翻译和印刷佛经。公元625年,长安建造了著名的大雁塔,供唐玄奘收藏佛经和佛像。南北朝时期,开凿了敦煌莫高窟佛像,在南、北丝绸之路的沿途,开凿了许多石窟佛像,兴建了许多庙宇。四川安岳卧佛寺建于唐开元年间,有雕凿佛像1600多座,摩崖刻经40余万字。序山石经始于隋,刻于唐、辽、金,共刻石经1622部,刻石15000余块。公元868年,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卷子,画面精美,字体整齐。佛教典籍,已由印刷逐渐代替了手写。

唐初,将道教奉在儒、佛之上,佛教与汉地传统文化的儒家和247道教,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和融合,一度出现了道中有佛、佛中有道,佛道结合的趋势。从唐初开始佛教宗派骤起,遂产生了汉传佛教的天台宗、华严宗、唯实派、禅宗、净土宗等派别。禅,本是一种修行方法,禅宗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分为南禅和北禅。南禅摈弃了从印度传来的观念和修行方式,强调精神的领悟,一念顿超,直指本心,见性成佛,又称为顿悟。“禅宗又是一种生活的宗教,成佛赖于悟,悟在于亲身体验,体验又源于日常生活。体悟到事物自身的本来面目,而不强加任何东西就是禅的境界”。

关于佛,佛的形象已遍及城乡各地的寺院禅林和石窟。唐代一些大的禅林还供奉本寺高僧圆寂后的肉身像,称为“佛的化身”。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等佛寺已成为汉传佛教的四大名J。很多佛教寺院都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在翠绿丛中掩隐着一山座座金壁辉煌的佛寺,宛如佛教徒描述的极乐世界”,使佛的形象广为传播。

这四大名山,不仅受到汉族群众朝拜,也受到藏族群众的朝拜。远在公元8世纪时,吐蕃王派使臣到唐朝求佛法时,使臣们就到过五台山。据史载:公元842年,吐蕃藏王热巴巾就遣使向唐朝求得五台山图,在吐蕃建造佛寺。

内地著名的石窟佛像群有:敦煌、麦积山、云冈、龙门、安岳、大足、广元、乐山、杭州等地。始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宋。在安岳有摩崖造像230多处,共有佛像10万余尊,其中高3米以上的佛像上百尊,5米以上的有40多尊,15米以上的有两尊,以紫竹观音和摩崖飞天的造型艺术最为著名。到了元代,一些吐蕃僧人被朝廷派往杭州一带做官。当时浙江普陀山成为藏族僧官朝拜的圣山。公元17世纪,拉萨布达拉宫建成后,布达拉、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圣地。

佛塔:源于印度,用以珍藏释迦牟尼的舍利和佛教经卷。汉地佛塔的造型以方形和八角形居多,用木、砖石建造。有各种类型:楼阁式佛塔,如山西应县木塔;砖塔,如河北定县开元寺的砖塔;硫璃塔,如开封相国寺琉璃塔;石塔,如福建泉州开元寺的双石塔;密檐塔,如登封嵩岳寺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塔。此外还有许多铁塔、铜塔、金塔等。这数以万计的佛塔。矗立在全国各地,珍藏在各地的名刹,日夜传播佛的形象、佛的声音,除了各个寺院的颂经声传播外,平时寺院里的晨钟暮鼓声,也是日夜不停地传播着佛的声音。

关于佛法,汉传佛教的经典总称《大藏经》,内容分为经、佛、论三藏,包括从梵文翻译为汉文的佛经、律和佛教传入内地后,内地历代高僧的论著等。大藏经的编篡工作,从南北朝就开始了,历代高僧都做了大量的翻译、整理和编辑工作。到了唐代,据唐开元《释教录》所载:共有1076部、5084部卷。以后历代都有新翻译的佛经、论著以及内地高僧的论著编入。《大藏经》的刊印本始于宋初,最初为蜀版,后有闽版、思溪版、碛砂版等。辽、金、元也都有刻本。明代洪武时刊印的大藏经是由朝廷出资的,印刷的数量也较多。到了清代又多次刊印大藏经,一些佛寺还有许多石窟佛经和石板石经,其中安岳的佛经石窟,有经文40余万字。使佛法思想广为传播。

关于僧,出家为僧,称为“沙弥”,受“沙弥戒”。以后寺院授“比丘戒”,称为“比丘”,比丘已经是精通佛法的僧人了。再进一步修习的高僧称为“法师”、“禅师”。寺院的主持僧人称为“方丈”。佛教经过去数百年的发展,出家为僧的人不下数十万。其中一部分成为中国社会的知识阶层。在研究佛学、医学、历算学、工艺美术等方面做出了成绩。今天的内容就说到这里了,虽然文章看了会让人沉迷,但是别忘了准时吃饭,抱着手机吃饭实在是个不好的习惯,总之如果喜欢看我的文章的同学,别忘了关注小编,小编每日都会发文哦!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